中华艺术论丛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5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01

中华艺术论丛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SN:
CN:
出版周期:
年刊
邮编:
地址:
出版文献量(篇)
25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01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曲六乙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7
    摘要: 【正】一、剧种艺术——戏剧品种多样化的重要标志剧种艺术的概念,对于中国戏剧具有特殊的内涵。它是中国戏剧特别是戏曲基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人文生态和语境的差异,走向
  • 作者: 刘芳 朱恒夫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8-18
    摘要: 【正】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具有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哪怕这种戏剧形式还处于原始、粗朴的阶段,算来只有藏族、壮族、白族、冲佤族、傣族、侗族、布依族、朝鲜族、蒙古族、彝族、毛南族、仫佬族、仡佬族、满...
  • 作者: 朱恒夫 聂圣哲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0-11
    摘要: 【正】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之间也有过矛盾,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
  • 作者: 长白雁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9-39
    摘要: 【正】一、藏族文化溯源藏族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
  • 作者: 刘志群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40-55
    摘要: 【正】门巴戏,亦称门巴拉姆、门巴藏戏。流行于喜玛拉雅山东南坡西藏门隅地区,即以达旺为中心的原达陇宗(县)、德让宗、申格宗、江卡宗和现在墨脱县南部、错纳县的勒布。它是从海拔四五千米一直下落至二
  • 作者: 曹娅丽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56-69
    摘要: 【正】在藏戏系列中,青海省各地藏戏所使用的地域语言,多属于安多语系,因之青海省各地区藏戏大都可以称为安多藏戏。如黄南藏戏(或称热贡藏戏)、华热藏戏、果洛格萨尔藏戏。而玉树康巴藏戏,则属于四川
  • 作者: 王勉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70-102
    摘要: 【正】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青海、四川三省结合部的广袤草原上,盛开着一朵色彩绚丽的格桑花——甘南藏戏。它以成熟的文学剧本、独特的舞台艺术表演风格、色彩亮丽的演出服装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术
  • 作者: 于一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03-116
    摘要: 【正】一、康巴藏戏的形成与发展地处川西高原,雪山重叠,峡谷纵横,汹涌澎湃川流不息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从雪山高原和深山峡谷中自北向南奔流直泻而下。这就是神秘奇特、美丽雄伟的康藏高原。在这块...
  • 作者: 于一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17-123
    摘要: 【正】一、德格藏戏的诞生德格藏戏,诞生于1680年德格土司第七代拉青·祥巴彭措执政时期。它流传于以前康巴地区的德格土司辖区,即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区北部的德格县和金沙江上游江东西部地区(...
  • 作者: 于一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24-133
    摘要: 【正】在横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大金、小金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一带,有一座巍峨高耸的大山,名叫墨尔多山。当地人过去曾信奉原始苯教——尊崇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的多神崇
  • 作者: 向凡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34-156
    摘要: 【正】一、广西壮剧的形成(一)北路壮剧——从板凳戏到搭台戏北路壮剧的诞生经过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地台戏、游院戏、搭台戏等孕育阶段。自清廷平定南阳王,剿平三藩之乱后,到康熙执政时,采取...
  • 作者: 黎方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57-182
    摘要: 【正】在云南省的东南,世代聚居着勤劳、勇敢、智慧、朴实的壮族。壮族被称为"水边的民族",多分布在溪、河、井旁的坝区、河谷地区和靠山临水的丘陵地带。正是这个水边的民族,创造、哺育了云南壮剧这个...
  • 作者: 薛子言 薛雁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83-202
    摘要: 【正】白剧,是流行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它包括吹吹腔戏和由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的大本曲剧。吹吹腔戏,是大理地区白族、彝族群众演唱的一个剧种。大本曲是白族人民演唱的一个曲种,建国后发
  • 作者: 段应宗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03-205
    摘要: 【正】腾冲县地处云南省西部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
  • 15. 傣剧
    作者: 施之华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06-225
    摘要: 【正】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境及怒江沿岸保山、腾冲等地的傣剧,是祖国戏剧百花苑中,一株璀璨的民族戏剧之花。
  • 16. 侗剧
    作者: 长白雁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26-233
    摘要: 【正】一、侗族艺术侗族自称为"甘"。隋唐文献中称"峒人"、"峒僚"。祖先源于两广一带"百越"的一支"骆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聚
  • 17. 布依剧
    作者: 长白雁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34-237
    摘要: 【正】一、布依族艺术布依族,自称"濮越"、"水户"、"布仲"、"布饶"、"布曼"。史籍称为"群牁僚""仲家""仲夷"。先民是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夜郎"有渊源
  • 18. 蒙古剧
    作者: 刘新和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38-245
    摘要: 【正】蒙古剧的雏形可以上溯到民国初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蒙古族艺人,突破传统的说唱形式,扮演成叙事民歌或民间故事中的角色,以第一人称进行说唱。如"潮尔奇"(说书人)在说唱蒙古族传统曲
  • 作者: 边国强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46-254
    摘要: 【正】一、阜新蒙古剧的形成阜新蒙古剧是新兴的少数民族地方剧种,它的产生应追溯到1948年。当年解放军进入蒙古贞地区,泡子乡私塾先生安瑞超就用蒙古
  • 作者: 陈菊香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55-258
    摘要: 【正】维吾尔语的"维吾尔窝云",专指戏曲性质的维吾尔戏剧。维吾尔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文学艺术传统极其悠久。早在汉唐时期,新疆的歌舞百戏就已经非常发达。留存于今日的古回
  • 作者: 王思韵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59-261
    摘要: 【正】"锡伯",为该民族自称。在汉文典籍中则有犀比、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等不同译音和写法。现有人口近19万人,主要分布在辽
  • 作者: 柏果成 黎汝标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62-276
    摘要: 【正】在贵州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苗族的布依族,解放前傩戏分布很广,几乎遍及所有布依族地区。其中以求子保子为主要内容的傩戏活动(有些地方叫"做祧")最为普遍。其次为丧傩,即丧家在亡灵停放期
  • 作者: 赖锐民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77-284
    摘要: 【正】仫佬族聚居在广西西北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仫佬族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先秦时期,仫佬族就属于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
  • 作者: 长白雁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85-288
    摘要: 【正】满族新城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吉林省扶余县。它是以在本地流传久远的满族说唱艺术——八角鼓为音乐母体,吸收其他满族音乐舞蹈,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因扶余县在
  • 25. 毛南戏
    作者: 谭亚洲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89-291
    摘要: 【正】毛南族,自称"宫侬",史籍称为"冒南"、"茅难",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的中南、上南、下南一带,人口约二万余人,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风俗习惯多与汉族类同。
  • 26. 彝剧
    作者: 郭思九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92-304
    摘要: 【正】彝剧是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彝族人民翻身解放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受到花灯、滇剧的影响,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剧种。主要流布于
  • 作者: 蒙国荣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305-313
    摘要: 【正】一、肥套——还愿仪式"肥套",毛南语,汉译为"还愿仪式",亦称"傩戏"(以下称"还愿")。"还愿"源于中原傩,是毛南人一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敬神祭祀活动,是由原始宗教仪式发展而成的...
  • 作者: 赖锐民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314-320
    摘要: 【正】依饭节是仫佬族全民性的宗教祭祀的盛大节日。清代同治年间立的《谢府祠碑记》中,叙述了谢姓仫佬族先祖的来源:"……远祖颜政,于明朝自闽中播越此都,始基立郊田之杨(阳),名曰谢村……当是时也...
  • 作者: 陈玉平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321-325
    摘要: 【正】布依族地戏主要流传在以贵州安顺为中心的地域内,包括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清镇、长顺、贵阳等地的村寨中。据粗略统计,全省约有300多堂地戏(一个地戏队或地戏班跳一部书称为一堂地戏...
  • 作者: 顾朴光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326-339
    摘要: 【正】一、仡佬族简介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商周时称为"濮"。秦汉时越人北上,与濮人错杂而居,逐渐形成新的族群"僚",其中一支分化为今天的仡佬

中华艺术论丛基本信息

刊名 中华艺术论丛 主编
曾用名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电子邮箱
电话 021- 网址
地址

中华艺术论丛评价信息

中华艺术论丛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