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第三人效果是传播学间接效果研究的经典假说,内核是个体处理与想象中的他者媒介化的关系。国内对此关注日渐式微,缺乏对理论脉络的系统梳理。2003年后,'假定影响模型'(IPI模型)因其适应情境的广泛性逐步取代第三人效果研究框架。本文梳理第三人效果研究的经典进路,从研究层面、重要推论和量化操作方法三大方面进行总结,介绍热点议题:行为层面、专家视角、新媒体语境。针对其始终未能跳脱'线性传播模型'的弊端,提出未来研究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效果'或'影响'的层次、研究方法和取向、研究范围、理论框架。
推荐文章
"第三人效果"传播理论研究概述
第三人效果
研究概述
传播理论
论第三人撤销判决之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
必要性分析
适用要件
中欧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比较 ——基于共同场所第三人侵权的假设案例
第三人侵权
工伤保险
损害赔偿
请求权竞合
模式选择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界定
行政诉讼第三人
行政诉讼利害关系
行政诉讼第三人种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历史与转向:第三人效果的研究进路
来源期刊 新闻与传播评论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第三人效果 传播效果 受众研究 假定影响模型(IPI模型)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0
页数 15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振华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0 6 2.0 2.0
2 曾秀芹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 8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第三人效果
传播效果
受众研究
假定影响模型(IPI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年刊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