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择抗感水稻品种,就5个不同部位对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的反应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5d后叶鞘内侧的病斑扩展最快,其次是叶片和叶鞘外侧,叶片基部仅在边缘叶肉细胞产生褐色短线条斑,叶枕则不发病.不同部位表面蜡质含量测定表明:叶鞘内侧蜡质含量最低,仅为0.0097mg/cm2;叶枕部最高,为0.6144mg/cm2,是叶鞘内侧的63.3倍.通过电镜观察看出,叶鞘内侧表皮细胞光滑、无硅化细胞存在;叶片和叶鞘外侧硅化细胞小而稀疏;叶片基部和叶枕的硅化细胞大而密.此外,叶枕部角质层最厚,达7.60μm;其次是叶片、叶鞘外侧和叶片基部;叶鞘内侧角质层最薄,只有1.12μm.
推荐文章
水稻纹枯病菌侵染稻株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
纹枯病
褐飞虱
取食行为
蜜露
氨基酸含量
井冈霉素A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机理研究
井冈霉素A
水稻纹枯病
毒力测定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氮素营养
水稻纹枯病菌
致病力
水稻纹枯病菌粗毒素提取及活性初步研究
水稻纹枯病
粗毒素
提取
生物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植株对纹枯病菌侵染反应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江苏农业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菌 侵染 抗性机理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35.111.4+2
字数 17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52.2000.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学彪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36 1269 22.0 35.0
2 童蕴慧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82 1786 23.0 41.0
3 徐敬友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80 1869 25.0 42.0
4 陈夕军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78 1689 22.0 40.0
5 张帮顺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1 6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158)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2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1(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6(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纹枯病菌
侵染
抗性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季刊
1671-4652
32-1648/S
大16开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28-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7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