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研究还田玉米秸秆的氮释放对土壤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为优化区域秸秆还田的小麦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进行,冬小麦播种后,在小麦行间填埋装有风干玉米秸秆的尼龙网袋,采用网袋法与15N同位素交叉标记还田玉米秸秆和氮肥,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和施氮200 kg N·hm-2两个处理,重复4次,定期取样测定网袋中剩余秸秆的氮素变化和收获期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含量,研究小麦生长季还田玉米秸秆的氮素释放,秸秆氮和肥料氮的去向,及不同来源的氮素对小麦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结果】残留在玉米秸秆中的总氮量从小麦播种到越冬前降低,此后到返青期上升,返青期后又逐渐下降。从播种至收获,不施氮和施氮量200 kg N·hm-2时,秸秆自身氮素的释放量分别为19.7和18.3 kg·hm-2,吸持的土壤氮为10.4和7.5 kg·hm-2;吸持肥料氮(施氮时)为3.6 kg·hm-2,因此秸秆向土壤净释放的氮素分别为9.4和7.2 kg·hm-2。小麦收获期,不施氮和施氮200 kg N·hm-2时分别有65.1%和67.7%的秸秆氮残留在未腐解的秸秆中,31.5%和30.4%随着秸秆腐解释放进入土壤或损失,小麦当季吸收利用的秸秆氮很少,分别为3.4%和1.9%。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为200 kg N·hm-2时,经吸收进入小麦地上部、残留于土壤及损失、被玉米秸秆吸持的肥料氮分别占施入土壤肥料氮总量的25.0%、73.2%和1.8%。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最大,肥料氮次之,秸秆氮的贡献最小,不施氮与施氮时,分别为98.3%和69.2%、0和30.1%,1.7%和0.6%。小麦吸收的土壤、肥料和秸秆氮素主要分配在小麦籽粒中,不施氮与施氮时分别为98.1%和68.8%、0和30.5%、1.9%和0.7%。【结论】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种植一季小麦后,还田秸秆氮主要残留在田间未腐解的秸秆中,占65%以上;肥料氮以残留于土壤或损失为主,高于70%;土壤氮对小麦氮吸收的贡献最大,约为70%。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调控
施氮对关中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
冬小麦
轮作
玉米秸秆
氮、磷、钾
腐解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土壤脲酶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吸收
土壤养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关中平原 秸秆还田 氮释放 冬小麦 15N示踪
年,卷(期) 2015,(14)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85-279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4.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4)
共引文献  (775)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326)
二级引证文献  (234)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3(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2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61)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9(115)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02)
2020(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关中平原
秸秆还田
氮释放
冬小麦
15N示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